“我现在不仅要货,还想要办厂。”
“办厂?”李庆安惊讶。
“对,办厂!”孟月仙眼睛亮晶晶,“要不聊聊你淘汰下来的机器?”
孔瑶坐在角落里依然涂剩下的指头,孟月仙跟李庆安相对而坐,拿着手里的单子翻来倒去讨论激烈。
“我这的机器倒是都能用上,但是你也缺不少机器,充绒机、分毛机都得有,你要是纯用人工当我没说。”
“该用的机器你都帮我规划一下,我相信你的专业能力。”
李庆安不太放心说道,“可技术人员你怎么打算的?”
“顾东他们两口子在工厂干过,找一些工友北上先教一教,带一带,厂子不大,应该也搞得来。”孟月仙在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可李庆安还是泼了冷水。
“如果工人能力差,整条生产线运作慢,你的成本就会激增。”
对于深市最早开放的城市来说,效率就是金钱,什么都批量化、机器化,不缺人才,可小地方开厂,困难重重,还有运输也是问题。
孟月仙觉得这是发达城市的偏见。
“其实小地方的人反而更珍惜这份工作,北方现在正值下岗潮,人手反而是最容易解决的问题。”
李庆安只想提醒,不在此事上多言。
“机器设备、人工、场地、进货渠道,现在剩下进货渠道这个问题。”
“布料有涤纶塔夫绸,耐磨成本低,还有一种是进口面料,尼龙面料,更为轻薄,但是成本高,内里用棉布或者涤纶,拉链用雪花牌,虽然成本高些,但是耐用……”
李庆安一边写,一边讲解,早期他生产过一小批羽绒服,销量不好,把这条生产线早早砍下。
“那你的旧机器就先别急着处理,都卖给我,我再那边选好场地,你再帮我发车皮,如果能给一个两个老员工帮我带带人,我就感激不尽。”
孟月仙的算盘珠子都嘣到了李庆安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