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时候种地,肥料很少,基本都是农家肥。
不过林小七种的是实验田,如果连他这里的肥料都不能保证,那还实验个屁,趁早回去躺平。
老李也怕,稻子亩产超千斤,把小七捧的太高。
小七太年轻。
老话都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如果小七麦子产量能跟上,不说翻倍,亩产平均涨个一两百斤,也能堵堵别人的嘴。
要是麦子产量上不去,就怕有心人会拿这事做文章。
毕竟水稻和麦子一个水田作物,一个是旱田作物。植株、花朵、果实、种植的季节,需要的肥料都有很大的区别。
正常的专家,在某一方面成就很大,因为他们都是只精耕某一品种。
比如培育稻子的只培育稻子,培育小麦的只培育小麦,很少去插手其它的农作物。
小七种了水稻,按照常理,应该把收割后的稻田翻耕,经历一冬天的暴晒和上冻,等春天再继续插秧育种。
但是小七不听他们的,非说闲了一季就要少收那多粮食。
这个时候,哪有老百姓舍得让地闲着的。
姜淳于不懂种地。
但是林小七的地和村里的地比,还是很明显能看出区别的。
首选是水源。
林小七的地离运河很近,且不是滩地,就算雨水多,也不怕被淹。
因为靠运河,灌溉排水就十分方便。
难怪村里人说这片地是地主老财留下的最好的地,肥沃平整旱涝保收。
不过,林小七种这地也不是白种,当初说好是要给村里交良种的。
不是稻子,而是更贵更难得的良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