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云胜这一句话,把大伙干蒙圈了,“不对啊,道长,这朝廷不是不把梁山军当回事么,怎么情况变了?”
方盛拍了一下桌子,“不提这事还好,一提我就来气。这个没骨气的怂货。”
赵一平一脸疑惑,“大哥,这宋义本来就是个终日想着招安的软骨头。但是大哥,你这反应...是不是有点忒大了。”
“一平哥哥,你有所不知。宋义和梅庸见官家和朝廷不搭理他们,竟然走了青楼路线!”
“啥!?”赵一平差点没嚷出来,“等会儿,这招安跟青楼有个毛关系啊?”
“一平哥哥,是这样的。开封府的名妓汪诗诗跟当今官家有些不清不楚的关系,宋义和梅庸对汪诗诗展开各种攻势,汪诗诗答应为宋义与当今官家牵线搭桥。”
“那宋义见到那皇帝老儿了?”
“见到了,宋义和梅庸对那皇帝百般献媚,皇帝老儿同意接受梁山的招安。但条件是招安后必须率领梁山本部军马,消灭另外三支义军。”
“现在梁山有多少人马?”
“步军、马军、水军加一块八万五千人。”
秦煜听完一拍桌子站了起来,“这宋义和梅庸,为了自己的前途,竟然对那皇帝如此卑躬屈膝,真是丢人现眼枉为男儿。”
也难怪秦煜如此火大,投降那腐朽无能的朝廷也就算了,还是走的姘头路线,赵一平想想就觉得膈应。
“贤弟,关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方盛询问赵一平的观点。
“大哥,这宋义被招安对咱们肯定不是什么好事。不过大哥,梁山上的所有头领,都是支持招安的么?”
“还真有反对的,宋义为了对付苏家庄,合并了龙虎山的八千人马,这为首的四位头领,有两个就是明确反对招安的。”
“谁啊!?”
“一个是龙虎山的大头领,因为打死了为虎作伥的郑屠户,被迫出家的原渭州经略府提辖。此人姓陆名达,法号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