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村剑道素以轻灵、险峻、狠辣为要,多数弟子皆属灵活游斗型,面对力量型对手时,稍有不慎便易被磕飞兵器。
故此创出奇招:弃刀后凌空接刃,若对手不备,可趁机反击;即便对手连环进攻,亦可抽刀招架,化险为夷。
观战的双方首脑皆认定己方稳占上风,最差也是旗鼓相当的局面。
而场上缠斗的二人却在心底暗暗叫苦。
高桥盛二与张大彪恰似两个极端:一个以灵动狠辣为刃,一个以刚猛暴烈为锋。
说来也巧,这竟是二人头一回遭遇如此风格迥异的对手,往昔熟稔的战斗技巧几乎派不上用场,此刻只能凭借本能见招拆招。
这等束手束脚的憋屈感,对两位军中一等一的武技高手而言,堪称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铛铛铛”数声金铁交鸣,到底是张大彪先一步抢得先机。
他岂会错失这等良机?
待前一记“劈”字诀被对手堪堪架住,手中大砍刀势如奔雷,“劈砍”“撩挑”“斩切”等招式如狂风骤雨般倾泻而出。
高桥盛二反应更是机敏,面对这潮水般的攻势,能闪则闪,实在避无可避时,便专等张大彪刀势老尽之际才出手招架。
总之抱定主意,绝不与这头“西北虎”正面硬撼。
然而就在观战双方紧盯着战局、各自判断形势之际,变故突生。
高桥盛二连番格挡数招后,正疾退间忽觉双手一阵酸麻。
原来方才的招架虽算得闪转腾挪、卸力化劲,却终究抵不过张大彪的天生神力。
这西北汉子的几招劈砍不仅势若千钧,竟还暗藏几分暗劲。
说到这暗劲,原是张大彪新近从魏和尚处“偷师”的本事,为了练出这几分火候,他可是搭进去好几瓶地瓜烧的“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