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可借此重启勤工俭学社,创造众多兼职岗位,成为狠赚一笔的幕后推手?
“成立商会?这是件好事!”
片爷如今也是商户之一,自然能加入商会,他早年靠拉洋片谋生。
“片爷,你联络一下老商户,等大栅栏酒楼开业时,请他们吃饭,顺便商议成立大前门八一三商会的事。”
李建设觉得能趁机小捞一笔,因为酒楼不同于普通饭馆,菜品昂贵,一般人攒几个月工资才消费得起。
当日全部客满的可能性不大,不如请客收礼,来的大多是旧商户,面子自然要撑足。
“这主意不错,为何叫八一三商会呢?”
片爷觉得这数字顺耳,但不知有何深意。
“片爷,当年公私合营时,前门街道仅剩八百一十三家商户,经历了早年的资本主义改造。”
李建设记忆犹新,虽已过去二十多年,世事变迁,有些人返乡,有些人离世,但留下来的商户仍不少。
若全到齐,酒楼恐怕容纳不下,可安排流水席分两轮进行。
这种方式如今很流行,客人吃完即刻换桌,下一轮客人接着用餐。
想吃需尽早占座,打包则自备容器。
“李爷,商会的名字很有讲究,八一三商会挺好。”
片爷心动了,成立商会后,不仅能揽开业生意,家中喜事也可接单承办。
“细节我就不多说了,片爷先联络商户,名单送来后,我去让阎埠贵写请帖。
对了,你与阎埠贵见过面了吧?你们长得真像!”
李建设调侃道,阎埠贵、片爷和如今与韩春明混在一起的破烂侯,三人相貌颇为相似。
“确实挺像的,可能以前是亲戚,我们已结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