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正午时分,老钟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棺材是提前几天备下的。
钟文松看老钟已经吃不下任何东西,就去圩上请了聂大梅的娘家侄儿。
然后和文平一起,去二十里外的单家棺材铺,自己先垫钱,拉回来一个桑木棺材。
不管去世的老人是男是女,给老人买棺材时,选坟地,以及下葬的时辰,都得有老人娘家人的参与,这本地的规矩。
寿衣是老钟落气前,大雁和小燕一起去圩上买的。
老人去世,儿子出钱买棺材,女儿添衣和扎纸楼子,这都是多少年来约定俗成的。
至于没有儿子或女儿,甚至儿女都没有的人,那自然是另当别论。
装殓入棺后,钟文松扼死了供灵鸡,和其他四样供品,一起摆在老钟棺材前面的供桌上。
经邻村的阴阳先生算过,第二天就是出殡的好日子。
于是老钟的灵柩在铁皮堂屋里停了一夜。
到了第二天,乌泱泱的一大片孝布白幡,在执事人的带领下,报庙,压魂,迎接前来吊唁的各路贵宾。
客人都到齐了,随着执事老汉拖着声腔的喊礼声,钟文松他们弟兄四个站成一排,第一拨对着灵位三叩九拜。
然后是儿媳妇女儿还有昊宸,行完了大礼。
最后才是各家来吊唁的客人。
刚过十二点,送葬队伍便向着墓地出发了。一行人哭哭啼啼,把灵柩送到了坟地。
老钟入土为安,葬礼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