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竹花笑眯眯的说:“老婆子身体硬朗,不用你照顾,族里很照顾我,这次他们来吵闹,我是故意让他们来,我这里有时候太冷清了。”
天井里的月光如水般倾泻,周瑾望着碗中晃动的红糖水,思绪却已飘向未来。MP3、智能手机、芯片技术...这些在1989年还遥不可及的未来科技,此刻正在他脑海中翻涌。
"奶奶,您知道现在最赚钱的是什么吗?"周瑾突然问道。
何竹花笑着摇头:"我一个老太婆哪懂这些,不过村里年轻人都在说倒卖彩电能发财。"
"彩电..."周瑾轻蔑地撇撇嘴,"那都是快过时的东西了。"
他从口袋中取出比火柴盒大的金属外壳,"我要做的是这个——能装下一千首歌的小盒子。"
奶奶好奇地摸着那个光滑的金属壳:"这么小的东西能装歌?"
"不仅能装歌,还能随身带着听。"周瑾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等我的工厂建起来,全世界都会抢着买。"
第二天一早,周瑾就带着两个孩子去了县城。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到这个沿海小城,街道上已经零星出现了个体商户,但国营商店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同志,请问电子工业局怎么走?"周瑾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询问路人。
"你是台湾同胞?"对方惊讶地打量着他时髦的穿着。
周瑾点点头,掏出刚办好的台胞证:"我想在家乡投资建厂。"
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整个县城。不到中午,县政府的吉普车就开到了周家祖宅门口。
"周先生,久仰久仰!"戴着黑框眼镜的招商办主任热情地握住周瑾的手,"听说您要投资十万美元?"
周瑾微笑着递上一份计划书:"第一期投资十万美元,主要生产便携式音乐播放器。"
"音乐播放器?"主任扶了扶眼镜,一脸困惑。
周瑾从包里拿出一个简陋的木质模型——这是他昨晚连夜做的MP3原型:"就像磁带随身听,但不用磁带,所有歌曲都存在这个小机器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主任将信将疑地翻看计划书,当看到"年创汇预计千万美元"时,手明显抖了一下:"周先生,县里可以给您最优惠的政策!"
三天后,在族长的主持下,周氏宗祠召开了全族大会。周瑾站在祖宗牌位前,身后挂着"泉州新科电子厂筹建处"的横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