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信之中,张文远便直白地跟张叔夜说自己决定通过他进行招安,而且提出了许多条件。
张文远能跟朝廷示好的东西可是太多了。
十节度的脑袋现在都已经腌制好了,放在东阿城里呢。
至于出身军门的将领在这十万征剿军中也是不少,张文远能够还给朝廷的军官就有一百多个。
还有不愿意投降张文远的节度兵马一万多人,张文远也可以放还给朝廷。
只是他手中露出的这一点资源,就足以重新让朝廷拥有一支完整建制的万人武装了。
不可谓诚意不足。
而张文远在信中提出的想法更是让张叔夜吃惊。
张文远请求张叔夜帮助自己联络朝中清流,张表示愿意配合清流,利用此次大战的战果打压童贯、蔡京。
张叔夜看明白张文渊的想法,顿时眼前一亮。
这次大战,童贯大败亏输,最后跑出来的活口加上童贯本人,也不过一千多。
而张文远作为战场另一方,若是真的被朝廷招安,基本就垄断了此次大战中发生事情的解释权。
张文远随便在对朝廷的供述中虚构一些战报,就够童贯、蔡京、高俅、杨戬四人喝一壶的!
甚至张文远直白表示:“可以让还给朝廷的一万兵马都说自己之所以投降皆是因为童贯指挥无方,童贯手下的军官克扣粮饷等等原因。”
反正这么说了之后,这些降军战败投降的罪责还能少些,把一切锅都丢给童贯。
张叔夜越看越是心动。
童贯、蔡京之流为什么能在对付朝中清流时占据上风?依靠的一是当今皇帝的青睐,更重要的则是皇帝青睐之后给他们下放的权力。
朝中清流一党想要和童贯斗,舆论吵得再响都没用,皇帝不信任他们,根本拿不出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