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军彻底控制汴京外城后,王进才兵分两路,一路围攻内城,一路则是南下追击逃跑的赵佶、赵桓父子及一众文武大臣、皇亲国戚。
内城已无多少抵抗力,用不着多少兵马,王进只留下欧鹏、史进、陈达、杨春四支兵马,合计四万人。
再命孙安、朱仝、竺敬三将领兵两万北上,阻击闻讯赶回的王彦及其麾下三万兵马,同时传令田虎,出兵夹击王彦。
然后让卞祥、毕胜、邓飞、酆美、鲍旭、项充、李衮诸将,随武松一起,领兵六万,南下擒龙。
王进此举,是让功给武松。
毕竟内城只是顺手便能取下,而且不会有多少关键人物能成为昭国人质,所获无非是后宫妃嫔,远离权力核心的皇子皇女以及一些宫人太监。
整体属于没什么用的群体,还不如搜刮内城钱粮器物来得有价值。
因此,擒住赵佶和赵桓,才是最为关键的泼天大功。
一直以来,武松都很是低调,对于跟王进打配合一事,执行的一丝不苟,从不提出任何为难的意见,对分配的军务,也毫无怨言的贯彻执行。
但王进知道,以武松的本事和光环,本就该独自领军征战,不必事事以自己为先。
只是军队属性决定了战争的位置,马军永远是首当其冲的先锋,步军大部分时间都在打配合。
这一次,他要抬一手武松,让他独自率领马步军兵,南下追击二帝,一切军务自决。
武松对此,自然铭感于心,谢过王进后,令诸将领兵随他南下,追击赵官家去了。
诸将也十分信服武松的人品和本事,自然很是拥护,立刻整顿兵马,从南城墙宣化门出,直奔许州方向。
而此刻的宋军,正在往回赶的路上。
童贯和种师道本来达成一致意见,用最快的速度袭破许州,擒拿王庆,然后便折返汴京,抵御昭军左军都督府兵马。
然而,不等他们拿下许州,昭军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夺得汴京外城。
信使只比二帝早南下半个时辰,此刻还未赶到许州,他们自然没机会回来阻击昭军。
当信使狼狈不堪进入许州地界,在大营之中见到童贯、种师道等人时,未及说话,先哭得撕心裂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