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羊皮可以御寒,但想要穿出去见人,是不是得硝制,是不是需要裁剪得体?百姓中又有几个人有这种手艺。
这可都是传家的手艺,再说以前的百姓也穿不上这种皮毛制成的御寒衣物。
百姓手里有羊皮,就算会硝制,是不是需要材料和时间?
这个时候花点儿小钱,去皮货铺子换一张硝制好的,如果愿意再多花一点儿,立刻就能到手一件硝制柔软,裁剪得体的羊皮御寒衣。
对百姓来说,花小钱办大事。
衣食住行,衣可是排在第一位的,人靠衣装听过没?这是大事。
皮货铺子挣了银子,萧鼎就能收税。
这叫什么,经济内循环,物尽其用,发展民生,啥啥都不耽误。
京都地区只是实验,以后会推广到云州,靖州,乃至全天下。
看着是不收税,没有经济来源,其实呢,萧鼎收的商税不比对百姓收税少。
以前商税确实也有,但各个商铺要么是被世家贵族,豪门大户的产业,收商税的时候各种偷税漏税。
要么有靠山,每月上供,你拿了供银,就得办事。
还是何种偷税漏税。
这份本该上交到国库的商税,被分成大中小三份。
大份给背后的东家或者靠山,中份是商铺经营者的,小份才是上交国库的。
只有百姓没靠山,皇帝几乎没有跟百姓直接对话的条件,怎么搞,还不是当官的说了算。
从自己口袋里掏银子,还是压榨无权无势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