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昌此人我们已是心里有数,我们谢家是不如当年,但在这京城也不是一无所有,从今日开始你且安心过你的日子,晋文昌就由我们来应付。”
谢轻容深吸了一口气,“这些日子我不是没有安排,只是心中始终惶惶,如今你们都回来了,我这里也就踏实了。”
谢老夫人拉着她的手,“猜到你会受委屈,没想到晋家是这般不是人,都怪我们回来晚了。”
谢轻容摇着头,而后又说起了谢家当年之事,即便回来了自然免不得了被众人提及,谢云松道:“谢家当年是被牵连,但也是我们自己造成的,被裹挟进那样的局势里稍不注意便会粉身碎骨,我们没能早些预见,没能及时应对,这是我们之过。”
“当年回到平西父亲带着我们反复推演才明白真相,是我们恃才傲物,以为保持中立便可高枕无忧,过于天真。”
“明白这事代价太大,但好在是明白了。”
谢轻容笑着点头,“大哥这次回京可有别的打算?”
谢云松说自己性子中庸,还是更喜欢教书育人,准备开设一间私塾,“你几个侄子也都准备多年,也是时候下场一试。“
至于谢云森,他早些年就有功名在身,年纪也不算太大,准备谋求一官半职,“谢家迟早要回到以前。”
“既然大哥二哥已经有想法,那我也不能干看着,名义上我还是晋文昌的母亲,明德郡主的祖母,算得上身份尊贵,谢家归来自要造势,有些弯路没必要走。”
谢云松兄弟对视了一眼就点了头,谢老夫人开口,“在这之前你能不能帮我请一个教导规矩的人,你几个侄媳妇生在平西,虽在平西当地也算清贵人家,但这京城就不够看,很多规矩礼数之前也没接触过,即便是我现在对京都人也是两眼一抹黑。”
“此事我已有安排。“
谢轻容不仅是准备了钱财,各种细节她也考虑到了,不仅是几个侄儿媳妇,就是一众侄孙都要重新再教导。
她拿出一万两银票给了谢老夫人,“母亲陪嫁我的那宅子已经在重建当中,按照三进宅院重建的,你们先暂时在这里住两年,等那宅子建好后就搬进去。”
“这宅子里有几个伺候的人,都是以前谢家的老人,接下来要增要减全凭大嫂做主,另外我让人买下了两处铺子,明日连同这处宅子的房契一并带来,家中总要有产业......”
谢家人面面相觑,谢老夫人将银票推还给她,“你这是做什么?”
“大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