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百忙之中抽空回答学子的问题。
邓教谕也跟孙山请教过问题,不请教不知道,一请教就知道眼前这个孙大人不愧是根正苗红,闯三关斩六将,走过独木桥的两榜进士。
学问之扎实,让他每一次请教都得到深深提升。
邓教谕认为孙大人是沅陆县学问最高之人,能走过重重关卡,金榜题名的每一个进士不容小看。
他们的孙大人只不过三甲进士学问就那么高。
要是二甲,状元,榜眼,探花岂不是高又高?
邓教谕深深地遗憾自己年纪大了,要不然还想再一次投入科场,走到京城看一看大学问之人。
邓教谕情不自禁地握住孙山的手,激动地说:“大人,沅陆有你这样的父母官是沅陆百姓的幸运,大人,我就替学子们再一次向你表示感谢。”
猛然地被邓教谕握住手,孙山吓了一跳,恨不得立即甩开。
幸好脑瓜子和身体动作反应快,配合得好,反手一握。
故作镇定,云淡风轻地说:“教谕,你言重了。这些其实都是衙门这边做的。只是条件有限,没办法提供再多。”
顿了顿继续说:“别院是王县丞提供的,车马是衙门吴主薄等人提供的。这次多亏衙门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能给学子提供一定的条件。咱们都希望更多的学子能走入科场,更取得更好的成绩。”
邓教谕不信,要不是有孙山在,衙门那些官吏能这么为学生?
往年他们也在,没有一个提供便利,孙山来了,才创造出这么多便利学子的条件。
这一切都是孙山的功劳,邓教谕深深地这样认为。
如果王县丞,吴主薄等人知道邓教谕这么想,肯定会吐出三升血。
辛辛苦苦地做贡献,结果都为孙山做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