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对于只有宁古塔一处地盘的贾平安而言,已然足够,且剩余很多。
后来想想,空间真是很人性化,急他之所急,想他之所想。
即是如此,贾平安更没有理由去摆烂,而是应该做更多的事情,至少在尽可能的范围内,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如此也不枉他来到这里一次。
眼见贾平安说的是如此的信誓旦旦,杜明庆犹豫了一下之后道:“这样说来,的确应该想一个好法子,不然的话,其它商人得知消息,定然会前来购买,那样的话,好处还会落在权贵手中,百姓是得不到什么真正福利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没错。杜大人考虑的正是我忧虑之处。这一次找你来,就是商量怎么样即可以把东西送到百姓手中,又不能便宜了那些权贵商人,同时还要保证百姓工作的积极性。”
直接发给百姓不好吗?
当然不好。
如果什么也不做,就有好处可拿。第一次,别人会感谢你,但第二次第三次呢?
生米恩斗米仇!
一旦形成了习惯,以后不给了,那就是乱世之时。
且惰性一旦形成,想要再恢复过来,那付出的精力和时间只会更多。
杜明庆是明知道坏处,却是想不到更好的办法。虽然他任宣国的户部尚书多年,对于如何抓经济可谓是行家里手,可时代的局限性,还是让他想不到办法。
还是贾平安,出了一个主意,提出了票证制。
这才让杜明庆茅塞顿开,直呼妙哉。
票证的存在,可以在一定形式上取代银两,购买自己所需之物的同时,也可以将外来的银子抵挡于外,让权贵和商人想打主意而不能。
当你有银子也买不到所需之物的时候,票证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这一切想要实现,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物资要充裕。
不然的话,票证有了,却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兑换,这将会大大打击大家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