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昭明点了点头,斩钉截铁道:“自然是不知情的......不仅是他,此事除了我叔父、户部老尚书大人还有丁士桢三人之外,在无人知情......而且,我叔父也并非因为此事获罪而死的......”
“不是因为此事获罪的?......换句话说,你的意思是,丁士桢在极短的时日内,真的凑齐了三大仓的粮食?而且粮食数目还与你叔父账册上登记的数目一致不成?”苏凌有些讶然地问道。
“只多不少啊,而且只用了三日!......”欧阳昭明有些激动的说道。
“我叔父将建议告诉了萧元彻,萧元彻没有任何反对,立即便答应了,他说,丁士桢这样安排是对的,毕竟赈灾之事,是户部的职责,由他提出,自己响应,这样的处理方式,最为恰当,叔父闻言大喜,于是,便约定,三日之后大朝会,由丁士桢上奏此事,萧元彻力保促成......”
“所以说,京都那次轰动全城的捐银捐粮捐物赈灾的事件,其实是由你叔父和丁士桢、萧元彻三人一力计划并促成的?!......”苏凌问道。
欧阳昭明点了点头道:“不错,事实上就是如此,只是我叔父是暗中做事的,明面上是丁士桢大人和萧元彻两人合力促成此事的......”欧阳昭明说道。
苏凌心中顿时疑窦丛生,既然赈灾之事,还有捐粮捐银捐物之事,乃是出自丁士桢的建议,更是由丁士桢和萧元彻一力促成的,而且丁士桢还用了不为人知的方法,在三日之期内超额地完成了补充粮仓储粮的事情,将皇城三大粮仓无粮之事,毫无痕迹的掩盖了下去,这样的人,自然不可能是赈灾粮款的参与者,他没有理由这样做的啊!
既然如此,为何自己在前线临行前,无论是郭白衣还是萧元彻,都刻意地将此事的矛头指向丁士桢呢?反而对丁士桢与萧元彻联手倡议京都捐粮捐银之事绝口不提呢?
除此之外,欧阳昭明的叔父,在此事上亦出了不少的力,若不是他从中联络,怕是丁士桢和萧元彻永远不会联手的。
这么重要的一个牵线搭桥的人,萧元彻和郭白衣绝对不可能忘记,为何他们也对这个人绝口不提呢?
就好像,根本没有这个人一般。
难道是自己忘记了,萧元彻或者郭白衣提过此人,自己当时没有在意?
想到这里,苏凌又似随意地问道:“你叔父的名字是......”
“欧阳秉忠,非舍兄,我之前说过的,您真是贵人多忘事啊......”
户部员外郎,欧阳秉忠......
苏凌可以确认,自己的没有听说过此人,若不是欧阳昭明今日所说这些,这个人的一切,对自己来说,都是陌生的。
就是这么一个关键之人,后来获罪而死的欧阳秉忠,在萧元彻和郭白衣那里,完全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太令人匪夷所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