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济公传奇 > 第444章 祝父寿拼白王冤(第2页)

第444章 祝父寿拼白王冤(第2页)

刘敬又说道:“冒顿单于,弑父自立,性若豺狼,怎能与其谈论仁义?为今日计,只有想出一条久远的计策,使他子孙臣服,方可无虞;但恐陛下未肯照行。”

汉高祖刘邦说道:“果真有良策,可使他子孙臣服,还有何说!汝尽可明白告诉于我。”

刘敬乃说道:“欲要匈奴臣服,只有和亲一策,诚使陛下割爱,把嫡长公主派遣远嫁单于,他必然慕宠怀恩,立公主为阏氏,将来公主生了男儿,亦是必会立为太子,陛下又岁时问遗,赐他珍玩,谕他礼节,优游渐渍,俾他感格,今日冒顿在世,原是陛下的子婿,他日冒顿死后,外孙得为单于,更当畏惧臣服。天下岂有做了外孙,敢与外王父抗礼么?这乃是不战屈人的长策呢。还有一言,若陛下爱惜长公主,不令远嫁,或但使后宫子女,冒充公主,遣嫁出去,恐冒顿刁转狡滑得很,一经察觉,不肯贵宠,仍然与事无益了。”

刘敬岂是没有耳目之人?难道他不知道长公主已经许了婚约于赵王张敖了吗?且冒顿单于不知有父,何知有妇翁,此等计策,不值得一辩。

汉高祖刘邦毕竟江山初定,自以为是好计划,便说道:“此计甚善,我亦何惜一女呢。”

想来其实是汉高祖刘邦是不喜爱张敖,因此想借口断绝了婚约。刘邦当下返入内寝,转语吕后,欲将长公主派遣远嫁匈奴。吕后闻言,大惊道:“妾惟有一子一女,相依终身,奈何欲将女儿,弃诸塞外,配做番奴?况且女儿已经许字于赵王张敖,陛下身为天子,难道尚可食言?妾不敢从命!”

吕后说至此处,那泪珠儿已经梨花带雨一般地坠下,弄得汉高祖说不下去,只好付诸一叹罢了。

过了一夜,吕后恐汉高祖改变计划,于是连忙令太史择吉日,把长公主嫁与张敖。好在张敖朝贺未归,趁便做了新郎,亲迎公主。汉高祖刘邦理屈词穷,只好听她所为。良辰一届,便即成婚,两口子恩爱缠绵,留都数日,便进辞别帝后,并乘辇回国去了。

这位长公主的封号,叫做鲁元公主,一到赵国,当然为赵王后,不消细说。惟汉高祖刘邦意在和亲,不能为此中止,于是取了后宫女子所生的女儿,诈称为长公主,使刘敬速诣匈奴,结和亲之约。往返约越数旬,待刘敬归报,入朝见驾,说是匈奴已经允洽,但究竟是以假作真,恐惧预防冒顿会有所察觉,仍宜谨慎固守边防,免为冒顿所乘机作乱。

汉高祖刘邦说道:“朕知道了。”

刘敬说道:“陛下定都关中,不但北近匈奴,须要严防,就是山东一带,六国后裔,及许多强族豪宗,散居故土,保不住意外生变,觊觎帝室,陛下岂真可高枕无忧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汉高祖刘邦说道:“这却如何预防!”

刘敬答道:“臣看六国后人,惟齐地的田怀二姓,楚地的屈昭景三族,最算豪强,今可徙入关中,使他屯恳。无事时可以防胡,若东方有变,也好率领东征。就是燕赵韩魏的后裔,以及豪杰名家,俱可酌迁入关,用备驱策。这未始非强本弱末的法制,还请陛下采纳施行!”

汉高祖又信以为良策,即日颁诏出去,令齐王刘肥、楚王刘交等饬徙齐楚豪族,西入关中。还有英布、彭越、张敖诸王,已早早归国,亦奉到诏令,调查豪门贵阀,迫使其携家眷入关。统共计算,不下十余万口。亏得关中经过秦末战乱,户口散离,还有隙地,可以安插,不致流失居所。但无故移民,乃是前秦之敝政,为何不顾人民艰难,复循旧辙?当时十万余口,为汉高祖之令所迫,不得不扶老携幼,狼狈入居关中。后来居住数年,语庞人杂,遂致京畿重地,变做五方杂处。豪徒侠客,借此混迹,渐渐的结党弄权,所以汉时三辅,号称难治。汉称京兆左冯翊右扶风,号称三辅。看官试想!这不是刘敬遗下的祸祟么?

汉高祖还都两月,又赴洛阳,适有赵相贯高的仇人,上书告变。汉高祖阅毕,立即大怒,遂亲写一道诏书,付与卫士,叫他前往赵国,速将赵王张敖,及赵相贯高、赵午等人,一并拿来。这事从何而起?便由汉高祖经过赵国,谩骂赵王,激动的贯高、赵午两人,心下愤愤不平,竟然起了逆谋。

赵国国相贯高、赵午时年六十多,曾经是张敖的父亲张耳的门客,他们很生气,说:“我们的大王太懦弱!”

然后对张敖建议道:“天下豪杰四起,有能力者先立为主,现在大王对待皇上十分恭敬,而皇上对大王却十分无礼,请为大王杀了他。”

张敖闻言,张敖咬破手指指着天,回答说道:“先生说的大错特错!先王亡国,多亏皇上才得以恢复,使恩德传至后代,一丝一毫都是陛下所致,请先生别再说了。”贯高和十几个人商量到:“我们错了,大王是个忠厚长者,不肯背叛道义。但我们不能受辱,现在皇上侮辱大王,所以想杀他,和大王无关。事情成功归于大王,失败了我们自己承担。”

何必如此。贯高、赵午两人遂暗地设法,欲加害汉高祖。

汉高祖匆匆经过边境,并不久留,一时无从下手,只好作罢。嗣闻汉高祖出次东垣,还兵过赵,遂密遣刺客数人,伺候汉高祖刘邦的行踪,意图行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