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那间,整幅绣品发出龙吟般的嗡鸣,窗外的白头翁应声展翅,冲进雨幕时尾羽竟泛起与绣禽同样的虹彩。
"明日带上这个。"老绣娘将竹绷塞进颜简韵手中,针脚间未干的雨水沁入少女掌纹,"李怀素等这个会'错针成画'的丫头,等了整整二十年。"
青石板路在暮春细雨里泛着温润的光,颜简韵攥着王素芳师傅亲笔写的荐信,绣花布鞋踩过被雨水浸润的梧桐落叶。
转过第三道月洞门时,鼻尖忽然撞进一缕沉香,混着若有若无的蚕丝气息,抬眼便见"素纨绣庄"的鎏金匾额下,立着道颀长身影。
那人正俯身调整廊下竹帘,灰白衬衣袖口卷至小臂,露出腕间一串紫檀佛珠。
听见脚步声,他直起身来,颜简韵这才看清那张脸,眉骨如剑削,眼尾却含着江南水纹般的细褶,
说是五十许人,倒不如说像被时光特别眷顾的四十岁男子。
唯有鬓角几缕银丝,在暮色里泛着霜色微光。
"可是颜家丫头?"李怀素开口时,指尖还缠着半截金线,声音像古琴七弦轻振,
"王素芳那老太婆,总算舍得把人才往外推了。"他转身推开雕花木门,门轴发出极轻的"吱呀"声,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旧时光的门扉。
室内光线忽地暗下来,颜简韵的瞳孔微微收缩。
待适应了昏暗,才发现整面墙都是檀木博古架,架上一层层摆着各色绣绷,有的绣着将绽的并蒂莲,有的停着振翅的翠羽蝶,最上层竟悬着幅未完成的《千里江山图》刺绣,青绿丝线在幽光中流转如真。
"坐。"李怀素指了指窗边黄花梨圈椅,自己却倚在绣架前,金线在他指间游走如灵蛇,
“李大师…”颜简韵正想说明来意。
"听说你能用三十六色虹彩丝线绣出晨曦?"他忽然抬眼,目光如针尖般锐利,
"可知道我为何不用那劳什子进口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