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案例证明,有些人就是会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将自己包装成一个“女儿奴”。
这并不是发自内心的爱,而为了迎合社会期待的一种表演。
如果此时出现了另外一个“儿子”,那么所有的实际好处还是会落在“儿子”的头上,而女儿,却只能得到明面上的“宠爱”。
女儿可以娇气,可以任性,可以美丽,却不能是聪明的、强势的,因为这样的女儿会将全部留给儿子的好处全都夺走。
这是戴经纬这种类型的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虽然,戴灵珊已经知道了那个早就隐约存在心间的答案,但她也是得到了来自家庭的经济支撑的。
这是无论如何都无法算明白的。
于是戴灵珊陷入了更长久的纠结。她既感恩父亲给予的经济支持,同时也在害怕自己在父亲眼中真的只是一个用来表演的工具。
最重要的是,她内心逃不开对自己的谴责。
当钟部长的人将差点饿死在房间里的戴灵珊放出来,并且告诉她戴经纬已经死了的时候,她拼着最后一口力气放声大哭,最后力竭晕倒。
即使是晕倒后,她手里也紧紧攥着刚被放出来的一瞬间,半是祈求半是强迫要来的枪。
她惊慌地如同濒死的鱼一般——她在恐惧。
即便从前在心里质疑过父亲的行为动机,但她从没想过自己一有一天差点饿死在自己家里。
并且,她知道,如果戴经纬没死,下一次她不肯听话的时候,可能面临的是同样的局面。
而打破这种危险可能的,却是她的“杀父仇人”。
戴灵珊清醒过来之后,直到第一次见到孔昭意,她的内心想法都是十分混乱的。
所有人都下意识觉得,戴灵珊面对孔昭意的时候应该是满腹怨恨的,但其实,她并没有这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