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智慧结晶,也是我未来构想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基石。
她甚至还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分散风险,这种知识分子特有的坚韧与责任感,令人动容。
她不仅仅是在转移书籍,她是在守护文明的火种。
她的存在,让“暗线”的撤退,不仅仅是人员和技术的转移,更增添了一层厚重的文化使命感。
最后,我拿起第三张薄纸,上面的信息来自“锦瑟”(貂蝉的代号),玄镜台的实际掌控者。
她的汇报总是言简意赅,却蕴含着最关键的信息和决策。
“‘锦瑟’总报:‘夜枭’庚组已抵近‘工蜂’丁组失联区域,发现少量搏斗痕迹及遗弃工具,未见尸首,亦无明显敌军大规模活动迹象。
初步判断,可能遭遇小股溃兵或山贼,丁组或被俘或已自行规避。
已加派三组‘夜枭’扩大搜索范围,并沿所有可能路线布控拦截。
‘信鸽’网络运转正常,各支线联络通畅。‘墨者’安全为最高优先,已调派‘影子’小组暗中保护。
江陵、襄阳布控加强,蔡、张(蔡瑁、张允)异动已在监控中。请示:是否启动‘蜂巢’备用计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貂蝉的汇报冷静而专业,即使是“工蜂”丁组失联这样棘手的突发状况,在她条理清晰的文字下,也显得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她坐镇的可能并非某个具体地点,而是整个玄镜台信息网络的中心。
无数的情报通过“信鸽”汇集到她那里,再由她分析、判断、下达指令,调度着散布在各处的“夜枭”(行动人员)、“影子”(护卫人员)等力量,像一位最高明的棋手,在阴影中调兵遣将。
她准确地捕捉到了蔡琰那条线的脆弱性,果断加派了保护力量。
对于失联的工匠小组,她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冷静地分析情况,有条不紊地布置搜索和拦截,
同时征询我的意见是否启动更深层次的备用计划(“蜂巢”计划,可能是牺牲部分外围人员以保全核心技术的极端预案)。
这种缜密、冷静和对全局的掌控力,正是玄镜台能够在如此混乱的局面下高效运转的关键。
她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整个“暗线”笼罩在自己的保护之下,过滤着危险,传递着信息,确保这条生命线能够安全地抵达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