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这乱世,想要保全一切,往往意味着失去一切。
为了长远的生存和发展,为了那些凝聚了我无数心血的“未来种子”,我别无选择。
“双轨计划”的第一阶段目标——利用“明线”吸引曹军主力,掩护“暗线”核心安全转移,至此,算是基本达成了。
蔡瑁集团果然将全部注意力放在了被拒之门外的刘备身上,襄阳周边的防御重心也必然集中于此,为“暗线”的隐秘穿行创造了绝佳的条件。
然而,这短暂的宽慰,很快就被更为沉重的忧虑所取代。
我将目光从远去的襄阳收回,投向前方那漫漫无期的南撤之路。
视线所及,尽是拖着沉重步伐的人流。
士兵们盔甲残破,面带疲惫,却还要强打精神维持秩序;
百姓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许多人搀扶着老人,怀抱着幼儿,眼神空洞而绝望。
哭泣声、呻吟声、车轮的吱呀声、偶尔响起的斥责声……汇聚成一曲悲怆而压抑的进行曲。
这条“明线”,此刻就像一条流淌着苦难与绝望的河流,缓慢地,却又无可奈何地,朝着一个注定充满凶险的未来流去。
数万军民,再加上无数自发跟随的百姓,使得整个队伍绵延数十里,行军速度缓慢得令人心焦。
粮草的消耗与日俱增,医药匮乏,疲惫和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
更致命的是,我们失去了新野和樊城作为依托,彻底暴露在曹军的兵锋之下。
曹操,绝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那支精锐的虎豹骑,以速度和冲击力闻名天下,此刻恐怕早已衔尾追来。
一旦被他们追上,以我们现在这种老弱妇孺混杂、士气低落的状态,后果不堪设想。
“明线为饵,金蝉脱壳”,这计划听起来精妙,但“饵”的命运,往往是被吞噬。
我虽然已经竭尽所能,通过玄镜台提前预警,并建议孔明和元直加强后卫布置,安排了部分精锐殿后,甚至准备了一些基于现有技术的小型防御工事预案……
但面对数十万曹军主力和精锐骑兵的雷霆追击,这些措施又能起到多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