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的夏口,江风依旧凛冽,却似乎吹散了些许连日来的阴霾。
经过昨日堂上论势与私下倾谈,我能感觉到,鲁肃这位江东使者的天平,已经明显倾向于联合抗曹。
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政治远见,恐怕也有被曹操大军压境的现实威胁所驱动的必然结果。
当然,我昨夜那番基于“分析”和“推断”的点拨,想必也在他心中留下了一定的分量,让他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联合的紧迫性与可行性。
今日的会客厅内,气氛比昨日更为凝重,但也多了一丝潜在的期待。
主公刘备居中而坐,面色虽仍带忧色,但眼神中已有了几分决断的光芒。
诸葛亮端坐于侧,羽扇轻摇,神态自若,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我和元直分列下首,关羽、张飞二位将军亦在列,神情肃穆。
鲁肃今日换上了一身更为正式的深色袍服,显得愈发庄重。
他先是再次对主公的处境表达了同情,并对曹操的咄咄逼人表示了愤慨,这番场面话过后,他终于切入了正题。
“玄德公,”
鲁肃拱手,目光诚恳,
“肃昨日与公及诸位先生一番倾谈,深感玄德公仁德播于四海,虽处逆境,仍有匡扶汉室之志,实乃天下楷模。
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其势虽众,然骄兵必败。肃以为,孙刘联合,共抗国贼,乃顺天应人之举,亦是两家存亡之关键。”
他这番话,算是正式表明了自己力主联合的立场。
主公闻言,脸上露出了难以抑制的激动之色,几乎要站起身来:
“子敬先生能有此远见,备感激涕零!若能得江东相助,备虽兵微将寡,亦愿效死力,与将军共破曹贼!”
诸葛亮适时地微微颔首,补充道:
“子敬先生明鉴。曹军远来疲敝,不习水战,内部不稳,此乃天赐良机。
若孙刘合力,扼守长江,以逸待劳,破曹必矣。”
他的话语简洁而有力,再次强调了联合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