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话语简洁而有力,再次强调了联合的可行性。
鲁肃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但随即,他面露一丝难色,语气也沉重了几分:
“玄德公,孔明先生,诸位将军,联合抗曹,乃大势所趋,肃亦决心回禀我家主公,力陈利害。然……”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江东内部,情势复杂,非肃一人之言所能定夺。”
此言一出,刚刚升腾起的热烈气氛,顿时又冷却了几分。
主公脸上的笑容也收敛了,关切地问道:“子敬先生,此话怎讲?”
鲁肃叹了口气,坦诚道:
“不瞒玄德公,我家主公虽英明神武,志向远大,然毕竟年轻。
江东基业,历经三代,内部文臣武将,派系林立。
如长史张昭公等一班老臣,深受先主托付,为人持重,更倾向于保境安民,对曹操势大心存畏惧,恐力主投降者不在少数。”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
“曹操大军号称八十万,兵锋已临长江,声势骇人。
此等压力之下,若无强有力之外援以为臂助,并有能言善辩、洞悉利害之使者,亲赴柴桑,当面说服我家主公与江东群臣,恐怕……联盟之事,变数极大。”
鲁肃这番话,说得极为恳切,也点明了问题的关键。
他不仅需要回去游说,更需要刘备这边派出一个足够有分量、有能力的人,去“临门一脚”,彻底打消孙权和江东主战派的疑虑,压制住投降派的声音。
会客厅内一时陷入了沉默。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主公,以及他身旁的诸葛亮和我。
谁都知道,这个人选,必须具备超凡的智慧、胆识和辩才,才能在江东那复杂的政治漩涡中,完成这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主公眉头紧锁,显然也在权衡。
他看向诸葛亮,又看向我,眼神中带着询问。
我知道,历史的车轮,已经滚到了这个关键的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