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华的策略很简单,虚心接受,坚决不改,用军区的任务压他,用村民的实干堵他,用核心技术的壁垒防他。
让吴明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憋屈又无可奈何。
眼看乱指挥无效,吴明终于祭出了刘长海准备的杀招,技术抹黑!
几天后,吴明带着一个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眼镜、穿着白大褂的老者来到了青山村。
他得意洋洋地介绍:“陈顾问,这位是我们县农科所德高望重的畜牧专家,郑明德郑老!郑老听说了你们这个纸条养殖,很感兴趣,特意从百忙之中抽空来指导工作!”
郑明德板着脸,眼神挑剔,一副学术权威的派头。
他根本不屑于看热火朝天的工地,直接要求去发酵床制备区和菌种。
培养室是一个临时搭建、严格消毒的棚子。
在发酵床原料堆旁,郑明德抓起一把混合好的稻草、锯末和菌种基料,放在鼻子下闻了闻,又捻了捻,眉头拧成了疙瘩:
“胡闹,简直是胡闹,这算什么发酵基料?比例混乱,杂质过多,你们知道合格的发酵床需要多高的碳氮比吗?”
“知道不同菌种对载体粒径的要求吗?就凭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想分解粪污、促进生长,异想天开!”
他声音尖利,充满嘲讽。
吴明在一旁煽风点火:“郑老,您看,我就说这技术不靠谱吧?连最基本的原料配比都这么粗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郑明德又走到菌种培养棚外,透过门缝看了一眼里面简陋的恒温箱和瓶瓶罐罐,更是嗤之以鼻:
“这种条件培养菌种,无菌操作呢?恒温恒湿精度呢?简直是儿戏!”
“在这种环境下培养的所谓益生菌,杂菌污染是必然的,别说促进生长,不给牲畜带来疫病就是万幸,我敢断言,你们这个项目,必定失败,而且会引发严重的生物安全问题!”
这番权威论断一出,跟着来看热闹的村民们顿时炸开了锅!
议论纷纷,脸上充满了担忧和疑虑。
连赵建国和陈志远都紧张地看向陈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