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修行王朝 > 第76章 自取灭亡(第2页)

第76章 自取灭亡(第2页)

他是知道李逸身份的,李逸等人在馄饨摊就座之后,他主动的上前,坐到了他们的身边,就是想知道,捣毁了荠县白莲教十几年谋划的人究竟是些什么人。

他所接到的情报里面,主持荠县事务的是一个叫做徐政的官员,正是他联手城外的千户所将荠县白莲教一举捣毁,而这个李逸正是那位徐政手下的人。

虽然他并未想过对船队动手,但是如果杀一两个那个徐政手下的人,想来也是不错的。所以当初他其实是准备杀人的,但是李逸的这首词救了他们。

事实证明,这首词确实作的极好。

“倒是让特使拾得这一首好词,不知可否让在下誊抄一份?”

“自无不可。”

何正在誊抄之时,两人之间的交谈也没有结束。聊着聊着,何正就将话题转移到了四书五经之上。不能怪何正,前面我们就说过,此时在儒学圈里面,将就一个同年、同窗,还将就一个流派。

也就是心学、理学流派,文人士子们如果是同一个流派的,那么就会显得更加亲近些。这也是许多读书人在交谈甚欢之后常聊的话题,甚至有时偶聊着聊着会发现,原来大家师出同门。

“不知特使本经是哪一本?”

“本使本经乃是《诗经》!”

何正闻言,脸上却露出一丝鄙夷。这一丝鄙夷很快消失,但是还是被周俊捕捉到了。周俊冷着眼,看向何正,“何巡检本经为何?”

“本官本经治的是《春秋》!”

何正说这话时声音高亢,身姿挺拔,似乎是想要凸显出他所治本经的与众不同。实际上,相比较《诗经》,《春秋》还真的算是与众不同。

前面说过,科举考四书五经,其实算下来应该是考四书一经,这个一经就是《周易》、《诗经》、《尚书》、《春秋》、《礼记》中选择一本作为自己的专精方向,在考试的时候写四篇以这部经典中析出的句子为题的经义文章。

但是在五经中,因为内容的难易程度,也会将五经进行一个排序,其中《春秋》和《礼记》因为内容相对较难,将这两部经典作为本经的只占少部分。

举个例子,另一个时空的明朝,嘉靖二十年的会试,这一次有三百人应试,其中将《诗经》作为本经的共有一百零八人,将《周易》作为本经的八十四人,将《尚书》作为本经的六十四人,将《春秋》作为本经的二十五人,最后十九人将《礼记》作为本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是两方面的,一个是《春秋》和《礼记》想要读懂,想要融会贯通实在是很难,另一个则是朝廷在出题的时候,这两部经典所能出的考题相对来说比较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乾隆五十七年,当时的礼部尚书建议会试考校《春秋》,并且不使用胡安国注解的《春秋》,因为胡安国注解的春秋能够拿来作为考点的也就十几处,很多考生并未完全读完《春秋》,而是记住了那些考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