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济公传奇 > 第435章 划鸿沟接眷修和(第3页)

第435章 划鸿沟接眷修和(第3页)

武涉见他志决,只好辞归。

韩信送出武涉,有一人随他进去,由韩信回头一顾,乃是蒯彻,因此即邀蒯彻令入座。

蒯彻开口道:“仆近已学习相术了,相君面不过封侯,相君背乃贵不胜言。”

韩信说:“你会看相吗。”

蒯彻说:“是啊。”

韩信说:“那你给我看看。”

蒯彻说:“那这个东西天机不可泄露。”

韩信听得甚奇,料他必有微意,复引蒯彻至密室,屏退了左右之人与之交谈。

蒯彻又说道:“秦亡以后,天下刚刚乱起来的时候,英雄豪杰之士自立为侯、王,振臂一呼,天下之人像云雾一样会合,像鱼鳞一样错杂积聚,像疾风一样迅速兴起。当时人们关心的只是推翻秦朝。现在刘邦、项羽两方相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胆涂地,流离失所,数不胜数。楚人起兵于彭城,辗转争斗,所向无敌,进兵到荥阳,乘胜利之势,威震天下,然而在京索之间受阻,临近西山却不能前进,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三个年头;汉王率领几十万兵众,据守巩、雒,凭借山、河之险,一日数战,毫无功效,战败而逃,不能援救,在荥阳败退,在成皋负伤,逃到宛叶之间,这就是所谓的智勇俱困之人。锐气在险峻的关塞受挫,内府的粮食耗尽,百姓苦不堪言,不知归顺于谁。依我之见,除非有天下之贤圣,否则势必不能消除天下的灾祸。”

蒯彻接着说道:“现在刘邦、项羽两人的命运就掌握在您的手里。您帮助汉王,汉王就会取胜,与楚王联合,楚王就会成功。我愿意推心置腹地向您表达愚陋的诚意,就怕您不能采纳我的建议。现在为您着想,不如让他们两方都得到好处,共同存在下去,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势必无人敢先发难。凭您的贤达圣明,又有众多带甲之兵,占据强大的齐国,联合燕、赵两国,出兵空虚之地,控制他们的后方,顺应民心,向西制止楚、汉间的争斗,使士卒免于死亡,天下之人谁敢不听从?您按照原来齐国的版图,拥有淮、泗之间的土地,以恩德安抚诸侯,拱手安居,礼让贤士,那么天下诸侯都将竞相朝拜齐国。我听说上天赐予而不接受,反而会受到罪责;时机到来而不行动,反而会得到灾祸,希望您深思熟虑。”(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韩信说:“汉王待我不薄,把他的车子让我坐,把他的衣服给我穿,把他的食物给我吃。我听说过一句话:乘坐别人的车就要承担别人的患难,穿别人的衣服就要怀揣别人的忧虑,吃别人的食物就要为别人的事而死。怎能见利忘义、背恩忘德呢?”

蒯彻说道:“将军自以为与汉王刘邦关系好,想要替他建立万世的大业,我私下认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当初常山王张耳和成安君陈馀结下生死之交,等到为张黡、陈泽的事而争吵,常山王就背叛项羽,带着项婴的人头归附汉王,汉王借兵东下,战于鄗北,陈馀死于泜水南岸,身首异处。当两人结交之时,亲密无间,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们相比,而最后却自相残杀,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祸患产生于欲望太多,而且人心又难测。现在您想凭借忠信之道与汉王交好,但你和汉王的关系不会比张耳、陈馀的关系更紧密,而所争论的事情又往往比张黡、陈泽的事情重要。所以我认为您坚信汉王不会危害您的想法是错误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蒯彻接着劝韩信,说道:“大夫文种使即将灭亡的越国生存下来,使越王勾践称霸于中原,功成名就却惨遭杀害。俗话说:“野鸟捕尽,猎狗就会被烹杀;敌国破灭,谋臣就将死亡。”所以从交友这方面说,没有人能超过张耳和陈余;从忠臣这方面说,没有人比得上大夫文种。这两个事例,应该说足以作为借鉴了,希望您好好想想。况且我听说勇力和谋略使君主感到畏忌的人将难保性命,功业压倒当世的人将得不到奖赏。您渡过西河,俘获魏王,活捉夏说,攻下井陉,杀死陈馀,巡行赵国,威胁燕国,平定齐国,向南挫败楚国的二十万大军,终于斩杀龙且,派人西行向汉王报功,造就是所说的功业天下无双、谋略世间少有之人。现在您功高难以奖赏,威重使君王畏忌。归附楚国,楚人不信任您;归附汉国,汉人害怕您。您想带着这些功业和威望归附谁呢?处在人臣的地位,而有高于天下的名望,我实在为您担心啊!”

劝语虽近是,但蒯彻与汉王无仇,何故教唆他人叛主。韩信不免心生怀疑,因而即语蒯彻道:“先生且休,待我细思,更定进止。”

蒯彻见状,于是告辞退出。

过了数日,杳无动静,过了几天,蒯彻又劝说韩信,道:“能否听从忠告,是做事成败的征兆;谋划是否得当,是存亡得失的关键。很少有人不听忠告、谋划失当却能长久安定的。听取忠告并很少判断失误的人、谋划周到而不本末倒置的人,就无法用言语干扰他。从事奴仆的差役,就会失去万乘之君的权柄;守着低微的俸禄,就会丧失成为公卿宰相的机会。所以了知道了就要下决断,有疑心就会误事。只盘算微不足道的小计,却遗漏天下的大计,心里明明知道这个道理,却不敢做出决断并付诸行动,将会成为百事之祸。所以有句话说猛虎如果犹豫,还不如蜂、蝎以毒刺刺人;孟贲如果迟疑,还不如庸夫坚决去做。虽有舜、禹之智,却光说不做。这是说贵在能实际行动。功业很难做成却容易失败,机会很难遇到却容易丧失。时机啊时机,不会第二次来临。希望您仔细思考我说的话。”

韩信始终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汉王刘邦,又自以为功多,刘邦不会夺回他统治的齐国,于是婉言谢绝了蒯彻的建议。蒯彻因为自己的游说而不受信用,非常害怕,于是就假装癫疯发狂,去了其他的地方做了巫师。

韩信听闻蒯彻离去,也不着人挽留,惟心下忐忑不定,且将兵马停住,再打听汉王刘邦的消息。既然已经拒绝了蒯彻的意见,应即刻发兵进击楚军,偏又停住不进,真是何意。

汉王刘邦固守广武,又是数旬,日望韩信到来,韩信终不至。刘邦乃立英布为淮南王,使他再赴九江,截拦楚军后路。一面贻书彭越,仍侵入梁地,断楚粮道。布置已定,尚恐楚霸王项羽粮尽欲回,又取出刘太公,要挟牵制多端,或乘怒将太公杀死,更觉岌岌可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