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早已应过,闵先生若是来问先期准备,某也有一问。”
“自古就有一句俗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既不是巧妇,此事单我一人,更不可能做得成,也帮不得什么忙。”
闵老才要反驳,韩砺已经又道:“德彰兄到任数月,用起当地官、吏来,尚不能如臂使指,等我初到,自然无人可用——闵老多年为官,在庐山书院更是桃李遍地,想来召集一二十名老练故旧帮忙,并不为难吧?”
闵老顿时安静下来,在心中算了又算,尴尬道:“仓促之间,一二十人着实有些为难,况且未必都在京中……”
“不好找故旧,熟人门客、弟子,只要是干过活的熟手,都能当用——总好过到时候无人在手,无米下锅吧?”
韩砺一句话,说得闵老老脸一红,道:“很是,其实德彰那里早有我先前用惯的几个幕僚,到时候我跟着过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闵老还是留在京中,要是遇得事情,还能帮着斡旋一番。”韩砺道。
一旁那冯老也忙跟着应和。
等此事说定,只等闵老先生凑齐了人手,把名单送来,韩砺又道:“除却先生手头凑的人,我也想请借几名用得上的臂膀,韩某身为晚辈弟子,自当尽力,但他们却是并无挂碍,这一份辛苦钱,总不能昧了去吧?”
言下之意,你叫来的人我不管,我自己带上的人,却是要给钱的。
“此外,到了地方,朝廷银钱一时未能拨调,胥吏不肯搭手,我却不能等,少不得先行招募当地人干活——届时银钱从何处来?”
“先生不妨筹谋一番,再来书信——韩某静候。”
于是等闵老先生离开京都府衙的时候,对着前来客客气气送别的郑知府,甚至只能回报一个勉强苦笑。
——他满以为只要卯到了韩砺,得了此人答应,就能轻松些许,谁知来了一趟,对方扔回来许多问题,如今桩桩件件,反而又踢回了自己身上。
但做事的人,要人要钱,实乃天经地义。
闵老夫子不但挑不出毛病,还得感谢——韩正言要不是真的想要尽力而为,何必提出这些,只身去晃一晃,自己也得承他的情。
然则仓促之间,又去哪里找人,筹钱?
人还罢了,这钱……要是一个不好,可是会有去无回的。
***